熱淋清顆粒對腎結石術后尿路感染的預防及促排石、止痛效果觀察
轉自《中華中醫藥學刊》2017年 第35卷 第3期
作者:魏立,俞斌
(余姚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浙江 余姚 315400)
腎結石為常見泌尿系統疾病,臨床以排尿不暢、腰部疼痛為特征,部分伴血尿癥狀。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水質的改變,腎結石發病率有所上升。且腎結石發病機制復雜,與氣候、飲食、職業、遺傳、水質等因素均有關聯。碎石術是當前治療腎結石的常用方案,而尿路感染則為腎結石術后常見并發癥,對患者術后恢復及生活質量均可能產生負面影響。近期有研究顯示,術后預防性應用中藥制劑可利尿通淋、清熱解毒,預防腎結石術后尿路感染。熱淋清顆粒則為泌尿系統感染常用藥物,屬苗藥單方制劑,頭花蓼為其主要成分,有其明顯鎮痛、利尿、消炎、抗菌作用。為探討熱淋清顆粒對腎結石術后尿路感染的預防價值,我院對收治的 72 例患者展開了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2年5月—2015 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擇期行手術治療的腎結石患者。其中男46例,女26例;年齡18~75歲,平均(39.7±3.9) 歲;其中左腎結石48 例,右腎結石 24 例;結石最大直徑 0.8 ~ 6.0 cm,平均(2. 6±0.8) cm;伴高血壓17例,糖尿病1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6例。對照組男24例,女12例;年齡19~74歲,平均(40.3 ± 4.1)歲;其中左腎結石25 例,右腎 11 例;結石最大直徑1.0~ 5.9 cm,平均(2.5 ±0.7) cm;伴高血壓8例,糖尿病5例。觀察組男22例,女14例;年齡18~74歲,平均(40.1±4.0) 歲;其中左腎結石23 例,右腎13例;結石最大直徑0.9~5.9 cm,平均(2.6±0.7)cm;伴高血壓9例,糖尿病5例。兩組性別、年齡、結石部位、結石直徑、合并疾病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術前經腹部平片、B 超、CT 或尿路造影確定為腎結石,且均為單腎結石者;自愿接受經皮腎鏡碎石術(PCNL),滿足手術指征;年齡≥18 歲;腎功能正常;知情且自愿參與研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依從性好,可完成試驗者。排除標準:伴腎功能損害者;伴造血系統疾病、嚴重心肝腎疾病者;并惡性腫瘤及精神病者;對本組用藥過敏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不能按規定服藥者。
1.2 方法 兩組均接受經皮腎鏡碎石術。術后對照組靜滴鹽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海南天涯制藥廠生產,規格 :1 0 0 mL :0 .2 g左氧氟沙星與氯化鈉1. 8 g,批號 :020614),0.2 g /次,2次/ d,治療1周。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熱淋清顆粒(貴州威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規格:8 g×6袋,批號:100820) 口服,1~ 2袋/次,3次/ d,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兩組均于治療前、治療1周后觀察各項。①觀察血尿、尿頻、尿痛、尿急、腎區疼痛、叩擊痛等相關癥狀體征的改善情況,量化評分,每項1~ 4分,1分:正常;2分:輕度;3分:中度;4分:重度,統計治療前后各癥狀積分的改善情況。②觀察結石排出情況,觀察尿液性質、顏色,作腹部影像學篩查,靜脈腎盂造影,統計兩組結石排出率(即結石完全排出例數),記錄結石排凈時間,每周復查1次。③監測治療期間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④記錄術后1 個月內兩組尿路感染發生率,參照尿路感染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5 版)。
1. 4 療效評估 痊愈:影像學檢查結石消失;顯效:平片監測結石縮小70% ~ 90% ,泌尿系統感染癥狀減輕;好轉:復查結石縮小超過30%~69% ;無效:結石縮小不超過 30% 。總有效率 = (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 /總例數×100.0% 。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 SPSS 19.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 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對比觀察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x2 =4. 000,P<0. 05),其治療總有效率略高于對照組,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 2.909,P>0. 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治療1周癥狀積分比較治療前,兩組各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治療后,兩組各積分均降低(P<0. 05),觀察組治療1周血尿、尿頻、尿痛、尿急、腎區疼痛、叩擊痛等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 05),見表2。
2.3 兩組結石排出率及排凈時間比較 觀察組結石排出率高于對照組(P< 0. 05),其結石排凈時間短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 05),見表3。
2.4 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相近(P>0. 05),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見表4。
2.5 兩組治療1月內尿路感染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1個月內發生尿路感染5例 ( 13.89% ),對照組13例( 36. 11% ),觀察組尿路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 4.740,P<0. 05)。
3 討論
腎結石為泌尿系統常見病,多發于青壯年群體,男性多于女性,常伴腰痛、嘔吐、惡心等表現,大部分患者結石較大,但移動性差,身體活動時疼痛加重,呈陣發性特點。尿路梗阻、感染、遺傳、飲食習慣、藥物應用均與腎結石形成有關。PCNL 術是治療腎結石的關鍵手段,而感染、出血則為術后常見并發癥,以尿路感染常見。全身免疫紊亂、尿路局部免疫功能低下、病原微生物在尿道過度增殖,引起尿道組織、黏膜炎癥,是造成感染的重要原因。PNCL術后尿路感染則可能與術中細菌通過腎臟穿刺通道經腎實質吸收進入血液有關,結石為細菌的載體,正常生理條件下,腎實質結構完整,對細菌抵御能力較強,而 PCNL 手術對腎實質局部結構產生一定程度的破壞,導致細菌及毒素進入血液,引起感染。且部分結石表層覆蓋大量細菌者,若尿液引流不暢導致結石無法排出,使得細菌在腎盂內大量繁殖,誘發感染。此外,部分合并輸尿管上段結石嚴重梗阻者,腎盂內細菌繁殖后無法排出,同樣可引起尿路感染。
為優化 PCNL 術后患者生活質量,促進腎結石患者快速恢復,一般提倡術后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避免術后尿路感染。左氧氟沙星為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為氧氟沙星的左旋體,有其廣譜抗菌作用,對較多革蘭陰性桿菌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主要通過抑制細菌 DNA 旋轉酶活性,阻止細菌DNA 合成及增殖。但隨著左氧氟沙星的廣泛應用,其耐藥性提升,抗菌有效率降低。熱淋清顆粒則為純中藥制劑,常用于尿路結石、尿路感染治療中,有利尿通淋、活血消腫、清熱解毒之效,對急慢性尿道炎、腎盂腎炎、膀胱炎均有較好的消炎抗菌作用。臨床實驗證實,熱淋清顆粒有其顯著的抗炎、抗菌、鎮痛作用,其主要成分為頭花蓼,富含酚酸類、黃酮類活性成分,唐麗等發現,其對金黃色葡萄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均有其顯著的抑制作用。同時其酚類化合物成分,對巴氏桿菌、大腸桿菌、鏈球菌等抑菌作用強。楊成宇等表示,熱淋清顆粒對尿路感染有明顯的輔助作用,且與喹諾酮類藥物聯用可產生協同作用,改善尿痛、尿路感染癥狀,提高細菌清除率,同時可減輕服用抗生素所產生的耐藥性。
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左氧氟沙星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熱淋清顆粒治療,結果發現,觀察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P<0. 05),表明結石排凈率較高;其治療有效率略高于對照組,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可能與樣本數量較少有關;臨床癥狀量化分級結果顯示,觀察組尿痛、血尿、尿頻等癥狀、體征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 05),證實治療 1 周后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減輕,與 Walkty A等報道結論相符。進一步研究發現,觀察組結石排出率高于對照組,結石排凈時間短于對照組,證實熱淋清顆粒有明顯的促排石作用。同時安全性監測發現,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證實熱淋清用藥安全性較高。另統計發現,術后 1 個月內觀察組尿路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P<0. 05),與寧麗萍等報道一致,證實熱淋清顆粒對 PCNL 術后尿路感染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綜上所述,在 PCNL 術后尿路感染的防治中,應用熱淋清顆粒,整體效果好,對患者尿痛、腎區疼痛、血尿等癥狀改善顯著,同時可提高結石排出率,縮短結石排凈時間,且安全性高,有較高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