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轉星移,送走未羊,迎來申猴,為啥要把猴與申時相對應呢?民間說法不一:其一,猴善伸屈攀登,有伸展之意;其二,申時(15時至17時),日頭偏西,氣候清爽,猴群下山覓食,十分活躍,于是人們就把申時與猴子聯系在一起,故申時又稱“哺時”。
下面讓小編帶你看一下關于生肖猴的風俗習慣和趣聞。
其一 方城石猴
方城石猴屬于民間民俗信仰中的猴圖騰崇拜,南陽一帶多山,盛產彌猴桃,亦多獼猴,當地人有崇猴習俗,視猴為驅邪、納福的神靈,并“猴”、“侯”、“候”諧音而產生“吉祥文化”?!八秃檬铩奔窗涤鳌八秃脮r候(好機遇也)”,故民間視方城石猴為吉祥物。方城石猴有學術研究價值,造型高度夸張、生動,色彩以紅、黃、綠為基調,是研究中原民俗文化的活文物。
其二 白云觀的小石猴
白云觀,在北京西便門外一里,“神仙本無蹤,只留石猴在觀中”,來白云觀的人,誰都不忘去摸一摸那幾只“著名的”小石猴。都說那是金猴、靈猴、神猴,能消災祛病,保佑人們平安吉祥。最早,白云觀里有三只小石猴,隱藏在觀中各個地方,所以有“三猴不見面”之說。
其三 碼頭上的“護航猴”
20世紀70年代以前,三門峽、陜縣一帶古老的渡口碼頭上,在木船靠攏碼頭時,系繩用的木樁上都雕有一只神采奕奕的猴子,煞有介事地端坐在木樁的頂端,似在東張西望。老艄工解釋說:“孫猴子水性好,能潛入東海大鬧龍宮。敬它,可保駕護航,人船平安?!?br/>
其四 拴馬樁上的“避瘟猴”
我國西北地區的陜西、甘肅(包括山西)一帶,特別是陜西的渭南地區,村村都有拴馬樁,許多拴馬樁的頂端都雕有石猴,稱“避馬瘟”(弼馬溫的諧音)。究其原因,恐怕與《西游記》中,美猴王大鬧天宮,玉皇大帝為安撫孫猴子,封其為“弼馬溫”一職有關。
其五 炕頭上的“護娃猴”
我國山西、陜西和內蒙等地區,農家的炕頭上,都有一個用青石雕刻的小石猴(也有炕頭獅),是專門用來拴六七個月剛學會爬行的嬰兒的。母親用一根紅繩子穿過石猴腿部的圓孔,再把紅繩的另一頭攔腰拴住娃娃。據當地人說:猴能保佑娃娃平安,長大以后精明能干。
其六 賀壽之神“抱桃猴”
猴子與“桃”似有天生不解之緣。自然界的獼猴天性喜食桃子,神話小說《西游記》中,就有孫猴子偷吃西王母蟠桃的故事。傳說蟠桃食之皆可長生不老,故名“仙桃”。因此,民間為老人賀壽時,多以桃子作為祝壽象征。
其七 祈求功名“馬上猴”
馬上猴的諧音是“馬上封侯”。與民間玩具中的“背背猴”(輩輩封侯)都是一個意思。猴與侯諧音。侯者,官也。